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2025年力争实现全年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20%。 在这一政策背景下,汽车市场格局正发生着深刻变化,传统车企凭借在智能驾驶等新技术领域发力,迎来了销量的显著增长。 8月车市数据显示,多款传统车企旗下车型销量暴增。奇瑞风云A9L自7月上市后迅速起量,8月销量突破万辆大关;广汽丰田铂智3X在3月上市后表现稳健,8月销量距万辆门槛仅一步之遥;东风日产N7更是成为8月车市的大赢家,销量达到10148辆,环比增长57%。 传统车企销量暴增的背后,是中国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如今,消费者在购车时更愿意为智能辅助驾驶等新技术买单。这一趋势促使传统车企主动求变,加大在智能驾驶领域的研发投入。 在传统车企的转型过程中,来自中国的智能驾驶公司成为了“关键先生”。一边是华为乾崑智驾靠着超强的影响力与技术,不断的赋能车企,另一边是像奇瑞、广汽丰田、东风日产等车企与中国自动驾驶公司Momenta合作一起深耕「高阶」辅助智能驾驶能力,推出的车型在辅助智能驾驶功能上表现出色,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可,随之而来的便是销量稳步增长。 随着《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的深入实施,以及消费者对新技术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车企与科技企业的合作有望进一步加深,智能辅助驾驶等新技术将成为推动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助力汽车行业实现稳增长目标。 从“性价比爆款”到“智驾爆款”: 智驾成为购车决策核心 当中国汽车市场进入全面智能化的下半场竞争时,消费者对于汽车的需求和期待已发生了深刻转变,车辆的智能辅助驾驶能力从曾经的锦上添花,迅速跃升为购车决策的关键要点,成为新车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 这一趋势在《2025年麦肯锡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中得到了有力印证,该报告显示,消费者对智能驾驶技术的认知正不断加深,从对各类智驾功能的接触情况,到使用后的满意度,再到对高阶智驾功能的热切期待,相比以往均有显著提升。 如今,消费者对智能驾驶技术处于认知培育与信任构建的关键阶段。那些技术透明、标准规范、功能先进且体验完善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正日益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市场数据显示,具备先进智能驾驶功能的车型,其销量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传统车型,这清晰地表明,智能驾驶已成为影响消费者购车决策的重要因素。在众多智能驾驶功能中,“高阶”智驾能力,如城市领航辅助(城市NOA)、自动泊车辅助(APA)、AEB主动安全能力等,正成为新能源汽车在竞争白热化的市场中突出重围的关键要素。 此外,《2025年麦肯锡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还指出,中国汽车市场价格战愈演愈烈,但消费者的回应则难称热情;相比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价格战对销量的净刺激微乎其微。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消费者对新车型、新技术热情高昂。从这个角度而言,“价格战”不如“技术战”。 近期车市中,多款传统车企车型凭借智能驾驶技术实现了销量的爆发式增长,这一现象有力地佐证了智能辅助驾驶等创新技术对汽车销量的强大推动作用。 华为赋能鸿蒙智行带来的多个品牌车型已成现象级产品。问界维持龙头地位,问界M9、M8连续多月位居50万&40万元级市场销量冠军。智界品牌8月交付新车1702辆,同比大幅增长300%,1-8月累计交付新车5.35万辆,累计同比增长182.94%,增长势头十分强劲。 华为之外,更多的智驾公司也开始赋能传统车企。例如搭载Momenta智能驾驶技术的奇瑞风云A9L 8月交付量达10243台。东风日产N7 8月交付量为10148台,环比增长57%。广汽丰田铂智3X 8月交付量7324台,月度交付量持续创新高,其在智能驾驶技术方面的优化升级,契合了消费者对智能汽车的需求,赢得了市场认可。 从近期新一代智己LS6上市、仰望U8L鼎世版登场、别克至境L7全国首秀,再到奥迪E5 Sportback上市,智能辅助驾驶均成为发布会的焦点。奥迪更是在发布会现场展示包括Momenta在内的一众中国合作伙伴,借其提升品牌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影响力。 可见,传统车企车型销量的爆发并非偶然,智能驾驶技术已成为拉动销量增长的关键驱动力。在智能汽车时代,消费者对汽车的评判标准已发生改变,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在购车决策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全球车企转向“大国智驾” 认识到市场发生巨变的不仅仅是上述车企,全球车企都在加速智能辅助驾驶上车,而走在行业最前面的中国技术和中国公司,已成为当前市场的“香饽饽”。曾经中国汽车产业靠市场换取了造车技术,现如今“大国智驾”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用技术拿下全球市场的新典范。 在刚刚结束的全球五大车展之一的慕尼黑车展上,来自中国的智驾企业吸引了全球目光,以领先技术让外国人惊叹不已。 禾赛科技、速腾聚创、Momenta等行业领先企业,都携各自最先进的技术前来参展。中国智驾出海,已不再满足于在国际车展上做一个“点缀者”。如今,这些企业携带芯片、算法大模型、传感器与整车方案等一系列策略,正深入全球智能汽车产业链的核心环节,真正完成了从“单项能力的输出”到“完整生态的落地”这一跃迁。 中国科技之所以能大规模出海,实则是全球汽车产业和市场的深刻改变。智能化浪潮正汹涌来袭,重塑着整个行业格局,为中国智驾技术出海创造了绝佳契机。 全球汽车产业历经长期发展,传统燃油车技术已然成熟。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正成为全球车企的破局之道。欧洲、美国等汽车市场,对智能驾驶的需求与日俱增。欧洲消费者钟情于高速辅助驾驶、基于安全的AEB(自动紧急制动)和车道保持等功能。 而且欧盟于2022年正式通过《自动驾驶法案》,自2024年起,德国、法国等国允许L3级车型在高速公路合法行驶,完善的法规体系为智能驾驶技术落地提供了坚实保障。这也为中国智驾技术出海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消费者对汽车的认知与需求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消费者不再仅仅关注汽车的传统性能,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已成为衡量一款车优劣的关键标准。在中国,消费者对智能驾驶技术的热情高涨,积极拥抱新科技,这促使车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智驾技术快速迭代。 在海外市场,消费者同样对智能驾驶满怀期待,渴望获得更便捷、高效、安全的出行体验。中国智驾技术凭借先进的功能与良好的用户体验,契合了全球消费者的需求,为出海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中国智驾技术能力在短时间内实现了飞跃式提升。众多代表企业脱颖而出,展现出强大的技术实力。以Momenta为例,其与全球最大移动出行服务平台Uber签约,计划2026年在德国慕尼黑开启L4级自动驾驶Robotaxi测试。 Momenta与奔驰、宝马等20余家全球主流车企达成深度合作,其“数据飞轮”感知算法回收海量“极端案例”,用于持续训练和优化模型,这种规模和速度的数据迭代能力,令许多国外公司望尘莫及。 在算法方面,中国的智驾技术在复杂路况下历练出了卓越优势。国内道路环境错综复杂,车流量大、交通参与者类型多样,在这种“地狱”难度下训练出的算法,具备超强的问题处理能力。而且,中国车企研究的“无图端到端”方案在全球化扩展中优势尽显。 相比高精地图方案,无图方案不依赖预先采集制作的、厘米级精度的地图,避免了高昂的采集、制作、维护和更新成本。 在成本控制上,中国智驾技术同样具备显著优势。巴克莱分析师团队报告显示,过去五年,Robotaxi的制造成本大幅下降80%,其中激光雷达等关键硬件成本的降低起到了关键作用。例如禾赛科技的AT512激光雷达,测距远、精度高且可规模化生产,大幅拉低了原本高昂的激光雷达成本,使得智能驾驶硬件成本更亲民,加速了智驾技术的普及,也让中国智驾产品在海外市场更具价格竞争力。 中国智驾企业在全球市场和技术能力上的表现,其实已超越“技术实力展示”的单一维度。这背后是全球汽车市场自发迭代的必然选择:当消费者对出行安全、效率与体验的需求突破传统汽车边界,当车企面临电动化后新一轮差异化竞争的生死考验,智能驾驶便从“可选配置”跃升为“市场刚需”,成为产业价值重构的核心变量。 更为重要的是,大国智驾背后是中国汽车产业从“跟跑”到“领跑”的战略突破。中国智驾不仅是本土产业升级的“加速器”,同时也构建起“智能定义汽车”的新话语权,更重要的是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连接器”,将“中国智慧”注入全球车企的智能化转型进程,打破了传统汽车产业的技术壁垒与地域边界,共同开启一个以“智能”为核心的产业新周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