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研网CHEYAN.net 首页 资讯 行业动态 查看内容

涉嫌维修垄断?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遭遇“拦路虎”

11 0 2025-9-22 17:40 发布者: 茶林黄Charlin 原作者: 陈萌中国汽车报网

巧合还是必然?十年前,中国汽车市场力促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打破车企售后垄断,而今,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市场开疆拓土的深入,这一幕再次上演,只不过此次被指涉嫌售后垄断的变成了中国新能源车企。近日有 ...
巧合还是必然?十年前,中国汽车市场力促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打破车企售后垄断,而今,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市场开疆拓土的深入,这一幕再次上演,只不过此次被指涉嫌售后垄断的变成了中国新能源车企。

近日有澳媒报道,零跑、smart等5个在中国生产新能源汽车的品牌,因涉嫌垄断售后维修业务,可能面临最高1000万澳元(约合4700万元人民币)的罚款。

  澳大利亚要给中国车企“补补课”
  5年之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个位数飙升至50%,汽车后市场行业内针对新能源车企封锁维修技术、管控维修设备的抱怨也越来越多。如今,除了车企授权体系内的4S店或者与车企、供应商有合作的维修厂,其他独立维修企业几乎没有能力开展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系统维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买得起修不起”的焦虑。不过,针对这一焦虑,反倒是澳大利亚率先动了真格,用行政处罚的手段吹响了一场全球范围内的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行动。
  根据澳大利亚在2022年开始实施的《机动车服务与维修信息制度》(MVIS),汽车制造商必须向独立维修厂公开诊断软件、技术参数等核心维修数据。相关数据须在车型上市首日即上传至官方指定平台AASRA网站,并以公平市场价提供按日、月或年订阅的选项。也就是说,汽车制造商不能搞技术封锁,必须把维修汽车所需要的各种信息,比如车辆的诊断软件、故障代码、技术参数、维修手册等,公平、公开地提供给所有独立的第三方维修厂。
  另外,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法》明确保护车主的选择权,只要维修商具备合格的资质,且维修符合厂商规定,车主的新车保修权益不能因此作废。其立法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车企通过“信息封锁”,形成售后垄断,迫使车主只能去4S店。
  澳大利亚汽车后市场协会指出,封闭的维修体系可能导致售后成本上涨30%,损害消费者利益。在澳大利亚,车主可以自由选择在独立维修厂或品牌4S店给车辆做保养、维修。而中国车企虽已在当地实现销售,但未能落实公开维修信息的义务。
  燃油车时代,4S店维修溢价高一直被车主吐槽,新能源汽车时代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J.D.Power数据显示,2024年新能源汽车维修花费人均1046元/年,燃油车维修花费人均2072元/年,新能源车日常保养成本只有燃油车的一半。但针对2~12个月的新能源新车调查发现,在轻微剐蹭事故下,涉及传感器校准,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成本在0.5万~1.5万元,而燃油车只要2000~8000元;严重碰撞新能源车可能报废,燃油车维修成本则为5万~15万元。

海外罚单未必全是消极影响
  如今,澳大利亚正在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出海的关键市场之一。截至目前,已有23家中国车企进入澳大利亚市场。
  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在澳销量突破11.8万辆,市场份额接近19%,已成为当地汽车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最新市场数据显示,2025年8月,中国制造的汽车在澳大利亚市场销量达20070辆,同比增长67.6%。而比亚迪、长城汽车、名爵(MG)和奇瑞成功跻身澳大利亚汽车销量排行榜前十,销量表现超越多家欧洲、韩国及日本主流汽车制造商。
  据国际经济中心预测,到2035年,中国制造汽车在澳大利亚进口车市场的份额将达到43%,远超当前日本(22%)和泰国(11%)的市场占比。这意味着,未来10年内,澳大利亚每售出5辆新车中,预计将有超过两辆来自中国。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中国品牌在澳大利亚暴涨的销量与其售后维修体系的建设不成正比。
  有当地消费者反映,中国汽车品牌的售后服务网点太少,修车往往需要跑几十公里。还有车主反映,厂家的零部件供应不上,一等就是3个月。
  科波拉汽车咨询服务(青岛)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浩认为,由于国内的法规及市场运行环境与欧美市场存在一定差异,国内汽车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势必会遭遇“水土不服”的情况。“如果部分新能源汽车企业还秉持在国内的做法,势必会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出海进程和在海外市场的品牌建设。”他说。
  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汽车法律事务部主任杨阳律师则认为,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此事件可能会在中国汽车出海企业中引发连锁反应,但未必会对出海进程产生消极影响。经过此事件,在法律层面,中国汽车品牌出海将进一步提高依法合规经营的意识与能力。对于汽车进出口、销售、售后、汽车数据跨境等出海经营涉及的各个业务环节,进行全流程法律风险排查。
  在技术层面,对于公开售后维修技术及数据,中国汽车出海企业可能会制定应对这种公开的技术策略与措施,以达到既符合国内外对技术公开、汽车数据跨境相关法律规定,又能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在经营层面,中国汽车出海企业将抓紧完善在国外售后维修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

苦新能源维修封锁久矣
  其实近年来,国内消费者针对新能源汽车维修贵、维修难早就有所怨言,与此同时,不少独立维修甚至未授权的4S店却因为维修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系统,而成为被告。最广为人知的是今年初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的一起判决,两位修车师傅因为使用技术手段修改新能源电池管理系统数据,“解锁”了两块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获利5000元,最终被判处6个月有期徒刑和6个月拘役。这一判决在汽车独立维修行业掀起轩然大波。
  王浩告诉记者,部分媒体报道对该案件的事实真相展现并不全面。真实情况是,一位采用车电分离电池租赁模式的车主,找到维修厂希望“解锁”软件,从而达到长期使用电池,而无需支付租赁费的目的。两位维修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协助这位车主完成了动力电池数据的重新刷写,结果被车企以破坏其计算机系统罪起诉。
  按照法律规定,作为车辆(含部件)的所有人,车主可以自行选择维修渠道对车辆进行维修服务。主机厂或者其授权经销服务渠道,没有权力限制车主选择。但是,当前新能源车维修的壁垒真实存在。出于经济利益和产品责任风险等方面的考虑,目前大多数主机厂采用长期质保政策,垄断零部件供应和技术支持,并在用户手册中对车辆售后服务相关细节内容进行明示约定等形式,在事实上影响用户对其他维修服务渠道的选择。这个是否涉及不正当竞争,目前还需要法律界定。
  独立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门店由于无法从正规渠道获得车辆的技术资料、配件和专用诊断工具,即使能够争取到市场需求,也难以与主机厂设置的种种限制条件相抗衡,最终要么碍于技术限制而不得不放弃相关业务,要么冒着侵权风险提供服务。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大部分独立维修门店在新能源维修上知难而退,不利于维修行业的技术进步。
  有业内人士直言,在激烈的价格战中,新车业务的利润被不断压缩,通过售后业务如维修、更换配件等服务获得利润,成为厂商盈利的重要组成部分。车企不愿公开维修技术信息,美其名曰为了保证售后品质和服务体验,实际上是在打自己的小算盘,希望通过售后渠道垄断,迫使消费者留在授权渠道,从而保证自己的收入和利润率。
  北京知识产权法研究会竞争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魏士廪表示,由于汽车产品越来越电子化,可以通过软件设计,让系统只认本品牌或经过授权的零部件,并冠以涉及安全之名。实际上,安全问题可以通过对同类零部件进行安全标准检测或认证的思路来解决。因此,车企技术封锁行为本质上还是希望通过垄断获取利益。

维修技术信息公开落实不到位
  回顾我国燃油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的进程,并非一路坦途。曾经行业内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潜规则、售后垄断行为横行,政府主管部门经历了与外资、合资车企从博弈到技术探讨再到政策起草的艰难过程,才逐步破除维修垄断。2015年,由8部委联合制定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旨在从制度层面全方面打破维修垄断,给予消费者更多选择权,从而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氛围。
  根据我国《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第五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封锁或者垄断机动车维修市场,托修方有权自主选择维修经营者进行维修。除汽车生产厂家履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汽车质量“三包”责任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指定维修经营者。
  《办法》也明确指出,汽车厂家应公开汽车维修手册,包括但不限于动力总成及排放控制系统:发动机(含附件)和变速器,也包括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系统,如驱动电机、电池等。还应公开车型的专用诊断、检测、维修工具和设备及其相关软件信息(如型号、规格、软件版本等),及其相关购买渠道信息。
  不过杨阳表示,新能源汽车存在与燃油车不同的特点。相比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售后维修涉及网络、数据、算法等多重数字技术因素,国内尚未形成完善的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标准体系,新能源汽车售后维修技术公开的范围尚不清晰,造成独立维修企业可能不具备检测、维修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技术信息、维修数据、测试仪器及维修工具。
  王浩认为,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遭遇的尴尬局面,主要是由以下两个原因所致:一是市场现状决定。新能源汽车由于投资大、周期长,尤其核心系统的技术水平密切决定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因而被各家车企及供应商严加保护,秘不示人。即使有政府相关要求,也以各种形式进行拖延或人为制造信息障碍。二是虽有法律法规规定,但在实际实施中缺乏监督,执法不严。自2016年《办法》正式实施至今,鲜有听说有哪家车企因为未能依法公布相关信息而被追责或受到处罚,但实际上并非每家车企都严格依法执行。
  国内后市场反垄断也当有所作为
  “海外市场被罚肯定会让车企考虑在国内市场的做法是否符合法规要求。”一位从事新能源汽车维修的行业人士直言,“现在新能源维修信息公开做得不到位,是因为现阶段促进行业成长比破除垄断更重要。等到新能源汽车市场趋于稳定,这些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王浩表示,欧美市场由于法制体系完善,用户维权意识强,企业合规经营程度相对优于国内,所以相关的法律问题会先于国内出现。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规模的大幅增长,售后服务需求也猛增,未来对于售后服务领域的纠纷和法律问题将逐步增多,类似于海外市场要求企业依法合规的呼声,也将日益迫切。
  在他看来,若任由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粗放式发展,那么用户的切身利益将受到影响,也将影响公众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信心,从而制约产业的健康发展。
  杨阳表示,根据《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汽车业的反垄断指南》第九条,在其品牌汽车售后市场上具有支配地位的汽车供应商,无正当理由,不应限制维修技术信息、测试仪器和维修工具的可获得性。对于国内新能源汽车售后市场,此事件将可能会引发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开展相应的调查活动。
  他强调,相关部门应对《办法》的实施进行监督,并适时对该办法进行修订完善。破除汽车售后市场垄断行为,需要通过制度设计,降低汽车售后市场锁定效应和兼容性问题的消极影响。在汽车售后配件的生产、供应与流通、汽车维修技术信息与数据的公开、获取汽车维修测试仪器及维修工具等方面,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汽车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发展趋势,对数字社会中汽车售后市场新型垄断问题,及时确立明确具体的经营规范,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同时,也需要反垄断执法机构依法对涉嫌垄断行为及时调查,坚决打击垄断行为。
  王浩也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办法》实施情况的监督,并定期发布针对车企信息公开情况的督查结果,对未依法依规公开信息的企业实施严厉的处罚,以保证产业的健康运行。同时,设立市场监督机制,为汽车用户、行业机构和企业,提供反映突出问题的渠道。
  魏士廪指出,澳大利亚处罚事件应对国内市场起到警示作用,我国行业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应加强对国内市场此类问题的治理和监管,从而更好地维护国内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以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全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言论 登录立即注册

相关阅读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