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研网CHEYAN.net 首页 资讯 行业动态 查看内容

在汽车标准化创新国际治理中彰显“全球青年担当”

5 0 2025-7-15 08:15 发布者: 茶林黄Charlin 原作者: 王璞中国汽车报网

标准强则产业强,标准强则国力强。在全球经济面临划时代变革的当下,更完善、更健全、更具创新和引领优势的标准体系,映射的是一个产业、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的创新之力、人才之力和综合竞争之力。在全球竞争与合作 ...
       标准强则产业强,标准强则国力强。在全球经济面临划时代变革的当下,更完善、更健全、更具创新和引领优势的标准体系,映射的是一个产业、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的创新之力、人才之力和综合竞争之力。

在全球竞争与合作中,标准的国际交流与联通不可少,标准的开放与创新也无国界。中国在加快推动标准制度型开放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国际标准总体转化率超过83%,累计推动超过1.4万名中国专家注册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为国际标准化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聚焦汽车产业,当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低碳化转型正在重塑全球汽车产业链、价值链,与之匹配的技术创新、标准创新也日渐深入,国际标准竞争也从“技术规则”延伸至“治理规则”。中国作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推动者,越来越多的行业机构、企业和汽车标准化人才尤其青年工程师,都在积极参与全球汽车标准创新和标准体系重构,为中国汽车产业深度融入全球市场,为汽车标准化国际治理贡献着行之有效的“中国方案”。

日前,一场汇聚全球智慧的标准化盛宴——第二届汽车标准化国际青年工程师交流会(以下简称“交流会”)在宁波、天津两地举办。这场交流会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标准化研究院(以下简称“中汽中心标准院”)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来自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办公室、国际道路联盟、国际电工委员会等国际组织、23个国外标准化相关机构的近30名青年工程师、以及国内企业代表100余人参加此次交流,为推动先进汽车行业标准的互认与融合,为全球汽车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贡献全球标准化青年工程师的智慧。

集全球智慧互融互通

以标准化支撑汽车产业创新

全球汽车产业的变革与创新,离不开标准化的助力。

标准化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化、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大力推动全球汽车标准互融互通,以标准化支撑汽车产业创新正在政府、行业、企业间达成高度共识。

在交流会现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中心”)党委副书记王晓杉表示,标准化是支撑产业发展、促进贸易便利、保障质量安全、推动技术创新的基石。在全球化程度最高、技术融合最深的汽车产业,标准化的作用尤为关键。它是确保车辆安全、互联互通、绿色低碳的“全球通用语言”,是提升产业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激发创新活力的核心要素。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标准创新管理司 一级调研员刘昕也强调,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伴随着全球经济发展,标准化在便利经贸往来、支撑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和规范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吉利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淦家阅在发言中表示,当今,汽车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革,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席卷全球,正在重塑行业的格局与未来。在汽车“新四化”的变革中,汽车标准化不仅是保障产品质量、提升安全性能的关键基石,更是推动产业协同创新、促进全球汽车市场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

值得注意的是,当下全球范围内汽车法规、标准差异及贸易壁垒等风险依然存在,亟需以标准“互联互通”,为全球汽车产业的变革与转型提供强大支撑。凭借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积累的技术创新优势,近年来我国在促进汽车标准国际化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通过交流合作、互融互通,汇集全球智慧,不仅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创新注入了“标准化活力”,也为全球汽车标准化治理输出了更多行之有效的特色方案。

对此,刘昕表示,汽车行业积极推进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体系兼容协调,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分享我国标准化经验、深化国际标准化合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我们深化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等国际标准工作。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领域,与各国专家共同开展智能网联汽车驾驶场景、汽车雷达等多项重要标准研究工作,在IEC可持续电气化交通系统委员会框架下,中方作为国际秘书处,推动开展‘未来可持续交通’标准路线图研制,为汽车领域国际标准化做出贡献。”她说,“此外,在强化区域合作机制方面,我们与欧洲、东南亚、中亚、非洲、拉丁美洲等区域和国家汽车行业主管机构及标准化机构不断深化对话合作,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与RCEP国家、金砖国家、上合组织国家共谋标准合作新路径,以汽车标准为纽带,激发区域联动新活力。”

以“标准”为纽带 以“创新”为桥梁

在汽车标准化国际治理中尽显“青年担当”

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如今,世界越来越多国家的标准化青年工程师,正以“标准”为纽带,以“创新”为桥梁,在标准化国际治理中彰显“青年担当”。数据显示,全球主要国际标准化组织中,40岁以下技术专家的占比已从10年前的15%提升至现在的32%,青年专家正快速成长为标准制定的核心力量。

聚焦汽车标准化领域,青年人才正在标准创新以及标准化国际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他们是标准创新的“探路者”,是规则对话的“参与者”,更是产业未来的“掌舵者”。

“青年,是社会中最富朝气、最具创造力的群体。当今世界,从经济引擎的澎湃动力到环境治理的紧迫议题,从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到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青年一代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活跃于全球治理的广阔舞台。青年,不仅是未来格局的塑造者,更是当下深化国际合作、促进创新互鉴不可或缺的桥梁。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凝聚全球智慧,建立更广泛共识,构建更兼容、更前瞻、更适应未来发展的国际汽车标准体系。这既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我们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交通绿色转型的必由之路。因此,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精通规则、善于合作的青年标准化人才,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支点。”王晓杉说。

作为行业机构,中汽中心在开展标准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也贡献了“中国力量”,围绕汽车标准,组织新能源汽车标准能力建设研修班,并为国内外高校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开展线上授课,多方式开展标准国际化人才培养。

去年,中汽中心标准院牵头发起了第一届汽车标准化国际青年工程师交流项目,今年继续举办第二届,其初衷就是充分发挥行业机构优势,搭建政府、机构、人才、企业的国际交流平台,成为培养国际标准化青年人才的“孵化器”、促进全球产业合作的“连心桥”。

为应对全球范围内加快培养国际标准化人才的要求,中汽中心标准院创新推出汽车标准化国际青年工程师交流项目,以“理解、合作、发展”为主题,旨在增进不同文化背景青年工程师的相互了解与沟通,深化创新合作与人文交流,加强规则标准“软联通”,共促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去年,首届活动成功举办,吸引了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23位青年代表与中国同行共百余人参与,形成了良好的带动效应,有效促进了跨国界、跨地域的互学互鉴,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今年,第二届活动聚焦标准化青年参与国际治理,扩大了邀请范围,广泛汇聚各国汽车标准化机构及国际组织的优秀青年代表,彰显青年担当与全球合作。活动通过与合作单位共同成立汽车工程师国际标准化培训基地,开展标准、检测等系列国际化人才培训,持续提升汽车产业国际化程度。”他说。

作为企业,吉利在多年的发展中真切地体会到标准化青年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统一的技术标准不仅能加速技术迭代,还能降低行业成本,而青年工程师正是推动标准创新的关键力量。此次活动,我们与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的青年工程师一起交流学习是一次难得的机会,通过跨国界、跨地域的青年人才互学互鉴,为共同推动全球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青年活力’。” 淦家阅说,“标准是技术的‘通用语言’,汽车标准化的目标是为人类创造更安全、更绿色、更便捷的出行体验。未来,吉利将持续深化与国际汽车工作组(IATF)、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道路运输联盟(IRU)等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先进汽车行业标准的互认与融合,为全球汽车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贡献我们的智慧与力量。”

共建平台 互通交流

为汽车标准化治理贡献“全球智慧”

青年力量碰撞出的创新火花,为汽车标准化治理凝聚更多“全球智慧”。

在为期3天的交流活动中,3个国际组织、23个各国标准化相关机构的近30名青年工程师,以及国内企业代表100余人跨越宁波、天津两地,通过青年发展论坛、“中国主题日”等环节,热议全球汽车产业标准化治理的热点焦点话题,并从产业发展、汽车标准化体系、标准国际化等方面深入了解我国汽车产业及标准化发展,通过理论讲解与实践观摩结合的方式,帮助青年工程师系统了解中国汽车标准体系的建设逻辑与新能源领域的前沿技术,实现了知识传递与能力提升的有机融合,为汽车标准化全球治理提供多元化思路。

在交流环节,国际道路联盟(IRU)技术事务顾问 Hamza Guirrou在推动全球标准制定的交流中表示,道路运输服务变革应被视为系统工程和举措,其目的在于促进改善道路安全,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碳排放,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需要跨区域、跨领域的合作,开发可持续、前瞻性的出行解决方案。汽车标准化国际青年工程师交流项目,正是为全球汽车产业以及道路运输服务变革的探索与创新,提供了一个全球化的交流平台,全球的青年工程师在这个平台上实现高效的跨文化、跨行业、跨技术的合作,使越来越多的青年工程师有能力影响电动汽车、自动化和安全标准政策的制定,为全球汽车标准化的可持续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

英国标准协会(BSI)咨询经理 Matteo Novati分享了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解决全球气候问题方面的研究进展及阶段性成果,他表示,2021年9月签署的《伦敦宣言》是由英国标准协会(BSI) 牵头并经 ISO 成员批准的宣言承诺,这项宣言的签署, 预示着国际标准界为确保标准支持公平的净零未来做出雄心勃勃的承诺,也是国际标准界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途径。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需要全球范围的协同与协调。值得注意的是,全球越来越多出色的标准化青年工程师正通过交流与合作,成为推进全球净零排放的关键力量。2024年,来自全球45个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家委员会的85名青年专业人才帮助形成标准化和合格评定。青年工程师们通过这个项目,共同携手创造技术先进、包容、可持续和有复原力的世界,而国际标准为合作提供了共同语言和机会,在同一个目标下,以标准为媒形成更多全球共识。

柬埔寨标准院法规部部长 Vicheth Khiev表示,标准体系的健全、技术规范水平的提升,毫无疑问成为当地市场、区域市场以及全球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的最强砝码,因此标准法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柬埔寨经济的增长,消费市场对汽车需求的也与日俱增,我们的愿景是建设一个环保、安全、可持续发展的汽车产业。在技术创新、安全标准、排放法规等方面我们在与东盟以及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等国际组织的相关标准对标。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助力产业发展,还是影响市场消费趋势方面,柬埔寨的年轻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多的年轻工程师凭借他们精通技术和在专业领域的学识,对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充满热情,他们是推动柬埔寨电动汽车、智能出行解决方案和绿色能源普及的动力。参与汽车标准化国际青年工程师交流,正是柬埔寨青年工程师与全球汽车标准化精英一次难得的学习、借鉴、交流的机会。

吉利汽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任向飞分享了吉利汽车的标准体系建设及标准化人才培养储备的成果。任向飞透露,截至2025年5月,吉利参与超760余项国际、国家、行业、团体标准,已发布480项。尤其在智能网联领域,主导参与多项核心国标制定,助力行业标准化。集团技术管理中心作为秘书处,负责搭建标准化组织、体系与平台,现已形成7000多项企业技术标准。在人才培养方面,吉利以全球化视野培养人才,GEDP研发国际化人才计划已迭代至第3期,累计培养210人,出池率超95%。学员通过多维学习与体验、项目制驱动、双导师护航,在海外市场分析研究、质量流程体系改善等具体业务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春笋计划(国际班),作为战略储备引擎,首期培养48人,目标将60%学员输送至海外业务骨干岗位,并培养40%为技术模块负责人 。

中汽中心标准院副院长吕恒绪在谈及赋能标准化青年工程师深度参与全球治理进程中的实践与感悟时表示,作为中汽中心标准院开展的创新国际化交流合作实践,汽车标准化国际青年工程师交流项目响应联合国青年2030战略,搭建的 “青年工程师助力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全球汽车产业共促青年工程师成长”的双向互动平台,初衷和目的是为了推动国际标准化可持续发展,促进汽车标准化领域的经验共享和技术交流。“未来,我们将继续鼓励不同国家、地区和组织标准化领域青年专家提出联合研究项目,项目可以支持解决安全、节能、环保、智能化、网联化等领域的汽车标准化科学问题,可以研究形成对汽车标准法规体系建设的建议,以及汽车标准化助力技术革新产业发展的策略、途径、方案等。希望通过汽车标准化联合研究项目,支持全球汽车行业青年人才培育、合作互惠和助推技术革新、产业发展。”他说。

(内容来源:中国汽车报网,作者:王璞,2025.7.14)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全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言论 登录立即注册

相关阅读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