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2025汽车极端环境测试技术研讨会”在天津召开。在本次会议上,国家高寒机动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首次面向行业发布了《2024-2025新能源汽车寒区质量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是我国首个聚焦寒区环境下新能源汽车质量的专项研究报告。 国家高寒机动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主任李景升在报告发布中指出:“报告基于详实的测试数据,从多个维度对新能源汽车寒区性能进行客观分析,不仅揭示了当前新能源汽车寒区质量现状,更为行业技术路线优化和标准体系完善提供了数据支撑。” 《报告》指出:近年来,在政策引领、技术突破和市场驱动的协同作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不仅产销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更在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为推动全球汽车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中坚力量。随着新能源汽车在寒区市场的快速普及,其低温环境下的续航、充电等性能表现已成为消费者购车决策的关键因素,同时也受到整车企业及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下,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新能源汽车寒区性能测试标准体系,持续提升技术先进性和结果公信力,对于增强消费者信心、引导产业技术创新、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报告》一方面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国内主流汽车媒体平台及社交媒体的4785条用户真实抱怨问题进行分析,精准识别出寒区用户的核心痛点;另一方面,依据"汽车极端环境测试评价标准体系",对40余款主流新能源车型进行了寒区专项测试,车型覆盖纯电动、插电式混动及增程式,测试内容包括续航、充电、空调采暖、车内空气质量、耐腐蚀和可靠性6大维度专项性能测试。同时,前瞻性地纳入线控底盘、辅助智能驾驶等新兴技术的寒区适应性评估。 《报告》速览一: 新能源汽车寒区用户核心痛点 报告以东北三省为重点研究区域,系统收集了用户在国内主流汽车媒体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抱怨的问题。通过分析发现,用户抱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内饰、电池与充放电、座舱与车机三大系统,占问题总量的72%。内饰系统主要为异味(占该系统问题75%)、异响及隔音差;电池与充放电系统主要表现为低温续航差(占该系统问题79%)、电池衰减严重、能耗高等;座舱与车机系统主要表现为车机卡顿、语音识别不精准(二者合计占该系统问题78%)、网络连接稳定性差等。 《报告》速览二: 新能源汽车寒区专项性能测试 寒区续航性能:2024年续航达成率中位数同比提升11.1%,其中装备三元锂电池车辆表现相对突出。 寒区充电性能:寒区环境下平均充电功率中位数为38.5kW,较常温工况存在一定差距。 寒区空调采暖:约25%车辆车内温度能够在10分钟内达到20℃,14%车辆超70分钟仍无法达到20℃。 寒区车内空气质量:所有测试车辆的主要污染物浓度均显著低于GB/T27630标准限值,体现了行业在环保材料应用方面的进步,但用户体验层面的细节问题需进一步研究。 寒区可靠性测试:新能源汽车寒区故障以轻微故障为主(占比88%),基础性能的稳定性较好,但整体可靠性仍需提升。 耐腐蚀性能:我国汽车整车耐腐蚀性能测评得分较德系车型低7.6%,针对寒区特殊腐蚀环境的研发验证体系存在不足。 新兴技术寒区适应性:线控转向功能8000km长里程测试中出现多次转向功能失效故障,线控系统可靠性亟待加强。在冰雪覆盖道路条件下,领航辅助功能差异明显,整体功能完善度尚需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