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装车市场潜力巨大,随着相关政策的推动,其潜力正逐渐释放。 11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进一步促进消费的实施方案》,其中提出了拓展汽车改装等汽车后市场消费的要求,为汽车改装市场发展再添新动能。 日前,随着2025年《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规程》(GA801-2025)等新规及配套政策的正式实施,将改装车从“灰色地带”拉入了合规赛道。有机构预测,中国汽车改装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5.8%。 明确规定合规范围 据新实施的相关政策,合法改装要满足一系列规定。 其中,在外观方面,同尺寸轮毂样式可自由更换;车身改色(非特种车色)面积超30%,则需在10日内进行备案;与此同时。30cm内的小尾翼以及行李架可合法加装。在内饰方面,座椅材质、氛围灯(色温≤6000K)可升级,不改动座椅结构即可自由装饰。在汽车灯光方面,允许加装矩阵式LED大灯,近光照度需在900-1100流明区间。在车辆性能方面,38项ECU调校、刹车系统升级等,只有获得认证证书,才能合规通过年检。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也规定了车辆改装的禁区,其中包括:一是禁止改装排气“炸街”。多地已启用声呐抓拍,罚款可达3000元。二是如果私自更换发动机且改变轴距或是加宽轮胎,将会导致车辆被扣留,并被强制恢复到原本的状态。 三是如果拆除三元催化器,尾气检测必然不合格,将面临双重处罚。四是禁止仿制警车、消防车等特种车辆外观,如果涉嫌违法可被刑拘。五是禁止加装超规尾翼、宽体套件,这类影响行车稳定性的改装行为均属违规。六是禁止改动车标或特种车专用色,严禁干扰车辆身份识别。七是禁止面包车拆座椅改货箱,改变车辆用途,将不予通过年检等。 按照新规定,车辆改装备案流程简化,改装后需在10日内进行备案,可选择登录“交管12123”APP提交材料即可完成预审。 有行业人士表示,新规实现了安全与个性之间的平衡。需要提醒车主的是,车辆改装一定要选择正规的机构,并且一定要保留好相应的凭证。只有合规进行改装,才能享受改装的乐趣。 重塑改装市场边界 目前,随着2025《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规程》(GA801-2025)及配套政策的正式实施,清晰地划定了汽车改装的合法范围及主要项目,这无疑给改装市场带来了福音。 新规涵盖的改装领域较为广泛,主要包括外观、内饰、智能设备等方面。新规不仅体现了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表明了监管部门对于汽车改装市场的支持力度。 从需求端来看,新规将打开存量市场的潜力大门。根据公安部发布的数据,截至2025年9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6亿辆,其中汽车达3.6亿辆,驾驶人达5.5亿人,机动车、驾驶人总量及增量均居世界第一。而改装市场的潜力正有待释放,并将带动较大的新增市场规模。 在供给端,新规则成为了行业规范化转型的催化剂。新规实施后,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改装资质认证”的企业。而且,连锁改装门店数量也有望出现新的增长。因此,新规的实施,让汽车改装市场正逐渐走上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据介绍,在国内汽车改装市场的市场结构方面,各细分领域展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外观改装凭借其直观的视觉效果,成为最受欢迎的改装方向,占比高达 45%。车身贴膜市场规模出现增长,消费者热衷于通过贴膜改变车身颜色,创造独特的外观效果,像渐变色、磨砂质感等个性化贴膜备受青睐。 从地域分布看,国内汽车改装市场中。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因经济较为发达,汽车保有量高,汽车改装文化氛围更为浓厚。而且,在汽车改装市场的蓬勃发展中,24-35岁的年轻用户已成为改装消费的主体,他们追求独特、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对汽车改装有着较为强烈的需求。 与传统的性能改装偏好不同,如今的年轻消费者更倾向于“场景化改装”。随着露营热潮的兴起,许多露营爱好者会对车辆进行针对性改装。他们会安装车顶帐篷支架,方便在户外露营时提供舒适的休息空间。同时,女性用户在汽车改装市场中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她们更注重车内的精致化升级。 潜力巨大前景看好 展望未来,中国汽车改装市场前景广阔,潜力巨大。这意味着,汽车改装市场将成为汽车后市场中增速最快的细分领域之一,为整个汽车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化、电动化技术正深刻地改变着汽车行业,汽车改装市场也不例外。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个性化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而且,产业生态深度整合将是未来汽车改装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车企、零部件供应商、改装企业之间的合作将更加紧密,共同构建“原厂认证改装”体系。这种体系的建立,将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随之而来的,是汽车改装文化也将加速普及,赛事改装、定制化改装节等场景将不断涌现,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接触和参与改装的机会,进一步带动消费频次提升。赛事改装不仅能展示汽车改装的技术实力和创新成果,还能激发消费者对改装的兴趣和热情。定制化改装节则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展示的平台,让他们能够分享自己的改装经验和创意,推动改装文化的发展。 值得期待的是,随着政策法规的持续健全与完善,将为汽车改装行业的规范化发展提供更加明确的指导。通过设定严格的行业准入门槛,可以提高行业整体的素质和竞争力。明确的技术标准则可以规范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行为,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推动产业进入合规化、品质化发展新阶段。 有关专家指出,面向未来,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技术创新不断突破,中国汽车改装市场正站在千亿级新蓝海的新起点,只有让这一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才能成就汽车消费的新增长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