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饶斌展开展之际,汽车人才研究会推出《汽场人生》专栏,将发布多篇全景式回溯“中国汽车工业之父”饶斌的传奇人生文章,为当代汽车人铺设通向中国汽车精神原点的路标。这些精选文章主要摘录自《中国汽车工业建设杰出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饶斌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 这部凝结行业集体记忆的纪念文集,由50余位亲历者口述实录、七大汽车集团提供档案支撑,不仅定格着泛黄影像中的创业史诗,更揭示出“引进消化再创新”战略智慧在新能源汽车时代的现实回响。当我们在智能电动化赛道加速超车时,回望手绘图纸造汽车的拓荒岁月,更能领悟:那些深植于饶斌时代的创新基因与攻坚精神,始终是驱动产业迭代的核心动能。 本文作为核心篇章(该文集的序言),由工信部原部长苗圩亲撰。透过苗圩与饶斌跨越三十年的精神对话,我们得以窥见:在“缺重少轻”的年代,如何用“聚宝盆”战略构建产业链;面对技术封锁,怎样以“芦席棚精神”突破制造困局;当改革春潮涌动,又以何等魄力开启合资与自主的双轨探索。这些叩问,恰与当前“新四化”转型形成历史共振。 从长春一汽厂房彻夜通明的灯火,到临终前仍在论证桑塔纳国产化的执着身影,苗圩笔下的历史切片见证着中国汽车工业如何以筚路蓝缕铸就硬核底气。让我们带着这份精神火种,在饶斌展的时空长廊里,共同解锁中国汽车人永续创新的密码。 汽车工业艰苦创业的精神弥足珍贵 ——写在饶斌百年诞辰纪念之际 为纪念饶斌同志诞辰100周年,由汽车行业老领导、老同志以及饶斌同志家属共同提议,相关部门与单位组织参与,饶斌同志纪念文集编委会采访收集、整理编纂的《中国汽车工业建设杰出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饶斌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一书,现已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与读者见面。 饶斌同志 1913年3月,饶斌同志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193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投笔从戎,抗敌救国,曾任东北民主联军驻图们卫戍司令部司令员、哈尔滨市市长。建国后,历任松江省政府副主席、省委第一副书记,第一汽车制造厂厂长,第二汽车制造厂党委第一书记、厂长,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部长,中国汽车工业公司董事长等职。1987年8月底,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终年74岁。 在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启时,饶斌同志即服从党中央的决定,离开党政高级领导岗位,于1952年12月出任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厂长,从此开始了他与中国汽车工业的创建和发展紧密相连的传奇人生。 他带领全体职工团结奋战,出色地建成了中国第一个汽车制造厂,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创建了我国的汽车工业。20世纪60年代,他又亲自踏勘、选择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厂址,并在担任二汽主要领导期间,采取“聚宝”的方式,从一汽等有关工厂抽调骨干力量承包、建设二汽的专业厂,建成我国又一重要汽车工业基地。20世纪80年代初,在担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部长及中国汽车工业公司董事长期间,领导制定了机械工业特别是汽车工业的改革方案和发展规划,在他的主持推动下,创建了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上海大众沟车有限公司等第一批中外合资企业,引进奥地利的斯太尔重型汽车技术,加速了产品换型。1985年,他退居二线后,仍经常为汽车工业发展出谋划策。1987年夏季,他先是应邀到一汽研究汽车产品的换型问题,接着又到上海大众汽车公司研究桑塔纳轿车零部件国产化问题,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饶斌参与二汽建设 饶斌同志长期在汽车行业担任领导工作,在他亲自参与规划、建设下,中国汽车产业和重点企业完成了基本布局,为此后几十年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他言传身教下,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汽车工业管理和技术人才,像种子一样散播在全国各地,由小苗长成大树,形成了令世界不可小觑的中国汽车制造力量;当年他力主汽车行业实施的对外开放合作,加快了我国汽车工业的成长和壮大,提升了我国汽车工业的技术水平,推动我国加速进入汽车社会。 20世纪80年代初,我大学毕业分配到中汽公司工作,对饶斌同志的风采和胆识耳濡目染。特别是他为了实现集约化经营组建了七大汽车联营公司,为了拓展汽车市场进行了晋煤外运、公铁分流等重大课题的调研,为了改变我国汽车工业“缺重少轻”、轿车几乎空白的后面,果断做出了引进技术和资金来发展的决策,这些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来处理问题的能力,使我深受教育。20世纪90年代末,我受组织委派前往东风汽车公司赴任,实地体会到当年饶斌同志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承受不公正对待,仍不顾一切、甘冒风险建设二汽基地的勇气和胸怀。 饶斌同志离开我们已经25年。期间,我国汽车年产量由不到100万辆,快速增长到将近2000万辆,我国已连续四年成为世界第一产销大国,这里饱含着以饶斌同志等为代表的共和国汽车工业第一代创业者的心血结晶,也显示出中国汽车工业奋斗与创新精神的薪火相传。为让更多的后来者了解中国汽车工业初创时期的艰苦岁月,学习饶斌同志等老一辈创业者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奋斗精神,珍惜经过几代人努力开创的汽车工业大发展的良好局面,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牵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工业报社、中国汽车报社等单位共同组成了饶斌同志纪念文集编委会,历经一年多时间,分赴长春一汽、湖北东风、上海上汽、济南中国重汽、南京南汽、北京北汽等企业,先后组织了7次座谈会,并对50余位老领导、老同志进行了专访。这些曾与饶斌同志共事过的老领导、老同志,大多已年过八旬,他们满怀深情地回忆了饶斌同志工作生活中的感人事例,使这次活动抢救性地挖掘了汽车行业的珍贵史料,也重新温习了一遍中国汽车工业非同寻常的成长历史。
以饶斌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创业者,书写了中国汽车工业历史的宏伟篇章,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继承。 我们要学习饶斌同志自强不息、百折不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奋斗精神。饶斌同志的一生,历经坎坷,但从未因个人的得失而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表现出丝毫动摇,始终保持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他服从组织安排,干工作不辞辛劳,呕心沥血;他作风民主,出以公心,注重培养和推荐中青年干部;他严于律己,艰苦朴素,不为家属和子女谋私利。饶斌同志在工作中突然病倒,猝然离世,做到了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们要学习饶斌同志永不满足、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精神。在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中,饶斌同志始终保持审时度势、勇于创新的精神,总是在关键时刻发挥着一个领军人物的关键作用。比如,在新中国第一辆解放卡车下线后,饶斌同志立刻提出上马轿车;在创建了一汽、二汽两大卡车基地后,饶斌同志又规划了轿车、轻型车、重型车、微型车基地;在改革开放初期,他看到了中外汽车工业的差距,提出了引入国外资金、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理念;在20世纪80年代,他着手进行了汽车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提出了把汽车工业建设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构想。尤为值得提的是,饶斌同志的创新,不是坐在办公室的空想,而是他常年深入基层一线调查研究得出的精准判断,具有前瞻性和战略眼光。 我们要学习饶斌同志贯穿其事业生涯、学无止境、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20世纪50年代,当饶斌同志从一名革命家转变为企业家时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中国人从未生产过汽车。由此,他在一汽掀起了一场空前的职工学习热潮,并且自己带头如饥似渴地学习,最终由汽车专业的外行变为专家,并且培养出一大批汽车行业人才。 读史以明鉴,温故而知新。在中国成为世界产销第一大国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饶斌同志把中国建成汽车强国的梦想还未完全实现。我们要继承饶斌等老一辈的遗志和光荣传统,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掌握制约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努力建成工业强国、汽车强国这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代人的使命,也是对饶斌等共和国第一代建设者的最好的纪念。 在饶斌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出版之际,谨向以饶斌同志为代表的新中国汽车工业开拓者致以崇高敬意! (本文源自《中国汽车工业建设杰出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饶斌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发表于2013年,作者: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 苗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