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研网CHEYAN.net 首页 资讯 政策法规 查看内容

卫星物联网将进入商用试验期!汽车业迎来重大利好?

15 0 2025-10-13 08:13 发布者: 茶林黄Charlin 原作者: 赵建国中国汽车报网

“天地一体”、“赋能出行”,这一新领域正在悄然升温。10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编制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组织开展卫星物联网业务商用试验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通知》)公开征求意见。“这将给汽车 ...
 “天地一体”、“赋能出行”,这一新领域正在悄然升温。

10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编制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组织开展卫星物联网业务商用试验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通知》)公开征求意见。

“这将给汽车业带来重大利好。”多位行业专家一致认为,卫星物联网业务通过卫星通信技术连接各类物联网设备,为数据采集终端、穿戴设备、手持终端等各类终端,包括智能网联汽车等交通工具提供广域物联网连接,将进一步提升汽车智能化水平。

为产业发展指明方向

行业普遍认为,此次的新政策的主要内容,为包括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其中明确将卫星物联网定位为广域低速数据业务,其核心目标是为汽车等交通工具提供全域连接服务,旨在填补地面网络覆盖的空白区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万物互联。

专家认为,这一商用试验的开展,为商业航天与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石,对推动汽车等产业的安全健康发展意义非凡。它为众多企业搭建了一个广阔的舞台,有望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进一步丰富卫星通信市场的供给。在政策的引领下,卫星物联网业务有望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与发展模式,从而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进行推广和应用。

对参与企业,新政策也提出了一系列严格且全面的要求,涵盖企业资质、网络安全、频谱管理等多个关键领域。企业需具备一定的能力,确保能够构建起稳定、高效的卫星物联网连接。同时,还需建立完善的业务支撑系统,包括客服系统以及计费等系统,以保障为用户提供优质、可靠的服务。由此,确保了行业的规范发展,为产业的长远发展夯实了根基。

破解“数字盲区”痛点

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智能网联汽车进入百姓日常生活,用户对于通信连接的需求正在迅速上升。但在偏远地区和山区、沙漠等一些特殊区域,网络覆盖的不足一直是困扰智能汽车用户的一大难题。近年来低轨卫星星座的出现,犹如一场及时雨,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了希望。这些星座凭借其先进的技术,目标就是常规情况下实现除南北极外的全球实时覆盖,能够为山区、沙漠等无公网区域的车辆提供远程信息同步与应急通信服务。

一些车型上搭载的卫星通信模块,犹如为车辆配备了一位忠诚的“通信卫士”。在无信号区域,一旦车辆遭遇紧急情况,触发紧急呼救,该模块便能迅速通过卫星回传车辆位置与状态数据。这一功能的实现,将传统汽车在偏远地区可能出现的“失联”风险转化为“永不离线”的安全保障。对于越野爱好者而言,他们在穿越荒无人烟的沙漠或深山老林时,再也无需担心因信号问题而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对于长途运输的司机来说,即使行驶在偏远的公路上,也能与外界保持紧密联系,确保货物运输的安全与顺畅。

在城市应用场景中,虽然5G网络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覆盖,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突发自然灾害导致地面网络瘫痪,或者在城市密集区域出现信号局部“拥塞”时,5G网络也可能会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此时,卫星物联网作为地面5G网络的补充,其重要性正日益凸显。当突发自然灾害导致地面网络瘫痪时,车载卫星终端就可以自动切换至卫星链路,确保自动驾驶数据交互、交通信号实时同步等关键功能持续运行。在智能交通系统中,这一功能为城市交通的正常运转构建了“双保险”通信架构。即使在地面网络出现故障的情况下,车辆之间的通信以及车辆与交通管理中心之间的通信也能得以维持,从而有效保障城市交通的安全与畅通。

驱动汽车智能化深度变革

当前日新月异的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更是离不开大量数据的支持,尤其是在极端场景下的数据。卫星互联网的出现,为车企获取这些数据提供了便利。它所提供的低延迟、高可靠性连接,能够助力车企在全球范围内采集极端场景数据。

例如,在无人区进行自动驾驶测试时,车辆可通过卫星实时回传复杂路况影像与传感器数据。这些数据就像为自动驾驶算法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营养”,加速其迭代升级。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学习,自动驾驶算法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路况,提高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高速增长,对卫星通信的需求也将激增,预计未来三年相关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超40%。这一数据充分显示了卫星通信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目前,随着卫星物联网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汽车品牌开始加速研发车载卫星相关技术和系统,推动卫星通信功能从高端车型向大众化市场渗透。研究表明,卫星通信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车载相控阵天线、一体化卫星玻璃等硬件创新,正成为车企差异化竞争的新卖点。这些创新硬件不仅能够提升车辆的卫星通信性能,还能为车辆增添科技感和时尚感,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

有行业人士指出,卫星物联网赋予汽车独立于地面网络的通信能力,在极端环境或特殊场景下保障关键信息传输,成为智能交通系统抗干扰、防中断的核心支撑。对于商用车辆,如运输危险品的货车,卫星通信就像一位全天候不间断的“安全卫士”,可实时监控运输状态。一旦发生异常,如车辆偏离预定路线、货物温度异常升高等,卫星通信系统能立即向相关部门发送警报,防范风险,保障运输安全。

在消费级市场,卫星物联网的应急通信功能直接关联生命安全。当车辆在偏远地区遭遇事故、陷入困境时,车内的卫星通信设备能迅速发出求救信号,将车辆位置、人员状况等关键信息传递出去。这一功能就如同为车辆配备了一个隐形的“安全气囊”,关键时刻能成为挽救生命的关键。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应急通信功能将逐渐成为未来汽车标配,为每一位车主的出行保驾护航。

同时,卫星物联网不仅服务于地面交通,更成为低空经济的重要基石。飞行汽车、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无人机配送等新兴领域对全球通信网络需求迫切,而汽车作为“移动智能终端”,未来可与低空载具共享卫星通信基础设施,构建空地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

在未来的城市中,飞行汽车驰骋在城市上空,在很大程度上或许就需要依赖于卫星物联网;当你驾驶汽车行驶在道路上时,汽车与周围的交通设施、其他车辆以及低空飞行的飞行器之间,通过卫星通信实现信息实时交互,从而实现更加高效、安全的出行。

有关专家认为,这种跨维度协同将重塑出行生态,推动“车路协同”向“天地协同”进化。车辆不仅能与道路基础设施进行通信,还能与天空中的卫星、飞行汽车等进行信息交互,实现全方位的交通信息共享和协同控制。这将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全域连接解决方案,使城市交通更加智能、高效、绿色。

“卫星物联网商用试验的启动,标志着汽车业正式驶入‘天地融合’的新赛道。”相关专家指出,当智能汽车、飞行汽车等与卫星共振,带来的不仅是通信技术的升级,更是产业生态、竞争格局乃至用户体验的颠覆性变革。值得注意的是,在政策支持和推动下,汽车等行业的企业,已经开始着手布局这一新的赛道,力争在未来的产业竞争中,抢占属于自己的“新C位”。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全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言论 登录立即注册

相关阅读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