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研网CHEYAN.net 首页 资讯 行业评论 查看内容

“看脸”时代下,颜值优先导致颜值有限

2024-5-8 08:56| 发布者: 老黄Charlin| 查看: 30| 评论: 0|原作者: 赵建国|来自: 中国汽车报网

摘要: 在2024北京车展上,许多消费者观察到很多纯电动汽车的设计呈现出趋同态势,一些插混车型步入“大众脸”的行列。在内饰上,无论是液晶屏还是旋转屏,智能座舱的整体设计显得千篇一律。这种趋同的设计态势和基本相同的 ...

在2024北京车展上,许多消费者观察到很多纯电动汽车的设计呈现出趋同态势,一些插混车型步入“大众脸”的行列。在内饰上,无论是液晶屏还是旋转屏,智能座舱的整体设计显得千篇一律。这种趋同的设计态势和基本相同的功能设置,映射出了相似的价值取向。除了色彩能够另辟蹊径,很多新车的设计缺乏独特的个性魅力。面对这样的局面,汽车设计如何突破“千车一面”的困境?“颜值优先”的策略是否会限制设计的多样性?未来的汽车设计又将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速扩张,这些问题正吸引着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新车设计明显趋同
  车展上,中外品牌的新能源汽车成为绝对的主角,吸引了无数目光。现场观众马轲表示,尽管新能源汽车的外观颜色愈发丰富,但部分同类车型在外观上存在着明显的相似性。他观察到,新能源中大型SUV的外观普遍相似,而新能源轿车的外观差异也不显著。电动越野车则大多是“方盒子”造型,缺乏像宝马、奔驰、保时捷等品牌车型那种鲜明的个性和高辨识度。虽然有些纯电动轿车在整体设计上有所创新,但马轲也发现,多款不同品牌的新能源轿车后备厢盖中部都出现了高度相似的“帽檐”设计。不过,他表示,展馆内有一些新能源车型造型独特,如极氪MIX的“面包式”电动SUV,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消费者戴歆昀在观展后表示,小米SU7、智界、享界、蔚来ET7等新能源车型时尚感十足。但她也注意到,多款车型在前发动机盖中部采用了与保时捷Macan相似的下凹造型设计。她认为,如果汽车设计过于追求模仿而缺乏个性化,将难以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此外,她还提到多款新能源汽车都采用了相同的贯通式尾灯设计,但其中有些与车型整体造型并不协调。
  观众高晟对车展上插混类车型的动力性能、续驶里程和使用经济性等方面给予了肯定,但他也指出,一些插混车型在外观设计上缺乏独特性,特别是“前脸”看上去相似的情况屡见不鲜。如果没有品牌Logo,很难区分它们。
  在内饰及大屏方面,观众的评价也各不相同。消费者孔迪表示,车内液晶屏和旋转屏的清晰度、防眩光功能有了显著提升,但智能座舱的内部布局却显得千篇一律。内饰颜色、座椅样式等方面的变化并不足以形成差异化。他还提到,多款新能源汽车的内置式显示屏与仪表盘平齐,且存在凸起,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驾驶员的视野盲区,可能带来安全隐患。这反映出部分车型在追求“颜值”时面临的困境。
  有限颜值引发审美疲劳
  随着汽车消费观念的转变,个性化“颜值”已成为主流消费群体的重要考量标准之一。然而,“颜值优先”是否会导致“颜值有限”,行业人士意见纷呈。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教授李明表示:“‘颜值优先’不仅契合了新消费群体的审美趋势,也体现了汽车设计的时代潮流。车型设计作为工业设计的璀璨明珠,融合了艺术性与实用性,既展现车企的品牌特色又反映时代风貌。从保时捷帕拉梅拉到宝马Z系列,经典之作见证了设计的无限可能。在汽车消费升级的浪潮下,新能源汽车市场正由价格竞争转向设计比拼,‘颜值优先’和‘高级感’成为消费者新需求。因此,我坚信车型设计语言不会枯竭,更不会被‘有限’所束缚。”
  然而,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曾欣表示:“尽管‘颜值优先’是一种趋势,但‘颜值有限’的现实也不容忽视。新能源汽车作为交通工具,其设计受到结构、生产效率和品牌特性的多重制约。与燃油车时代相比,新能源汽车款式虽多,但要在有限的设计语言中追求个性仍具挑战。加之设计周期缩短,精雕细刻变得更为困难。复杂的设计若影响生产效率或车内结构,往往不会被采纳。因此,车型外观的趋同现象并不奇怪。但外观作为消费者‘第一印象’,对市场竞争力至关重要,仍需车企精心打磨,避免引发消费者审美疲劳。”
  车企方面也有深入思考。上汽集团设计中心工程师王友友表示:“以用户为中心是车企的核心理念。如何平衡‘颜值优先’与‘颜值有限’,满足消费者和市场需求,是车企面临的共同挑战。车型设计需兼顾实用与美观,突出特色,同时考虑风阻系数、使用场景和安全法规。在新能源汽车竞争中,除软硬件外,车型设计已成为新的竞争焦点。要突破‘颜值有限’的困境,惟有不断创新。”
  汽车设计还需突破创新
  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其外观及驾舱设计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王友友指出,未来AI大模型等先进技术有望助力车型外观和驾舱设计的优化升级。当前,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智能化技术已在智能驾驶等领域开启应用新篇章,它们的加入将极大程度上助推车型设计突破“颜值有限”的瓶颈,为汽车的个性化和定制化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教授李明则认为,设计理念的创新与更新是破局关键。这不仅包括导向、理念和认识层面的创新,更需要大胆尝试新技术、新手段,探索汽车设计的新路径。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将其与数字孪生、元宇宙、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相融合,将为车型设计带来更加强大的智能化助手。在创新理念和手段的推动下,汽车外观和驾舱设计将更易于展现高级感、未来感和科技感,使汽车成为人类生活中更加绚丽多彩的“第三空间”。
  汽车外观颜色作为设计感受的一部分,同样受到消费者的关注。戴歆昀指出,新能源车型的颜色同质化现象日益明显,追求个性化的消费者不希望看到街上“撞色”的车。她建议设计师们可以从时装界获取灵感,每季发布的时装颜色和款式都各具特色,这对汽车设计同样具有启发意义。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华荣强调,颜值是吸引消费者的关键。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是持久不衰的,无论是心理还是情感层面,都渴望得到满足。因此,汽车设计需要不断追求创新,以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
  曾欣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正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但随着“出海”品牌及车型的增多,设计近似的“颜值有限”问题可能成为制约因素。他呼吁,自主新能源车企及品牌要在车型及驾舱设计上不断创新,寻求突破,既要体现品牌特性,又要使每款新车独具特色,形成独特的“家族化”设计语言,这样才能在与跨国巨头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车型设计创新已经迫在眉睫,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