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汽车圈的朋友,不知道你是否听说过质量管理的五大手册:FMEA、MSA、SPC、APQP和PPAP?这五大手册源自于美国QS9000质量体系,是三大汽车公司克来斯勒、福特和通用制定的对其供方的标准质量要求。    五大手册在汽车圈影响力之大,影响面之广,可以说,占掉了汽车质量培训的半壁江山。那么,问题来了,你知道德系也有这五大工具吗?而且可能,并不比美系的差哦!       首先,先和大家介绍两个“神秘”的组织——AIAG和VDA。
       AIAG全称是Automotive Industry Action Group,翻译成中文就是汽车工业行动小组,由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共同创建的非盈利组织。     目前已有超过1000多家的成员公司。其中包括整车制造商:克莱斯勒、福特、通用、北美丰田和北美本田以及一级供应商:德尔福、江森自控、固特异、麦格纳、约翰迪尔、伟世通、李尔、博格华纳等。       这么多成员,大家聚在一起总得找些事情做做,可做的事情又不能赚钱(非盈利组织),可把各位成员给憋得。最后,它们就决定写书,可能是憋着太久,又或者是各位成员太过有才华,这一写就一发不可收拾,写了质量标准(16949系列)、特殊工艺系列手册(CQI系列)以及知名度最高的五大手册。       这世界上哪个国家汽车最牛?     德国想说自己是第二,可能没有哪个国家敢说自己是第一。作为现代汽车的发源地,坐拥保时捷、奔驰、宝马、奥迪、大众等知名汽车品牌的德国,岂能坐看AIAG一个“人”在那孤独的“写书”?     当然不能!     于是,VDA,这个“神秘”组织逐渐暴露在人们的眼前。       VDA全称是Verband der Automobilindustrie,即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虽然成员数量(600多位)没有AIAG那么多,但是挡不住它的成员阵容豪华啊!       成员既多又豪华,写起书来就更加收不住手,刹不住车了,不信?那你来感受一下!               上面,只是小唐老师手中收集到的“书”,要是全部收集到,估计还要多上许多。就比如前面提到的,美系引以自豪的五大手册,都能在VDA里面找到对应的版本!下面,小唐老师就简单给各位介绍一下(部分手册在之前的文章里介绍过,这里就直接引用啦,很多老朋友可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     有过失手打碎杯子的经历吗?     没有?!     那至少也见到过吧!       相信除非是和老婆吵架:)否则,打碎杯子应该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我们给这样的结果起个名字,这就是失效。     失效的后果,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有高低之分,比如上面提到的是打碎杯子,虽然会被吓一跳,可想想结果并不会太严重。     如果打碎的(掉落的)的手榴弹,你猜结果会怎样?   抱歉抱歉,咱这手榴弹威力有些大     同样是打碎(掉落)东西,杯子和手榴弹造成的后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将这个后果造成影响的大小进行定义,这就是传说中的严重度(S),并且用数字1~10进行表征。     打碎杯子,可能会把人吓一跳,严重度定为5;     掉落手榴弹,人可能就挂了,很严重,定为10;     严重度知道了,再来看看这些后果发生的概率。     毕竟手榴弹生活中不常见,咱们还是回到杯子。     小唐老师正值青年,胳膊孔武有力,拿稳一个杯子自然不在话下。       小唐老师的女儿,1岁左右,拿起东西晃晃悠悠,自然不稳。当我们俩同时拿杯子,掉落的可能性是不一样滴。     于是定义了另外一个参数:发生度(O)!其实就是后果发生概率的大小,同样用1~10数字来表征:     小唐老师拿杯子掉落的可能性是4。
     小唐老师女儿拿杯子掉落的可能性是8。     讨论完发生的概率,我们再来看看如果真的(失效)发生了之后的事情。
       杯子打碎了,相信你我一眼都能看到,再不济听到声响也能知道打碎了。
     不过,对于一个又瞎又聋的朋友,想要发现杯子被打破了可能并没那么容易。     根据发现失效后果发现的难易程度,我们又定义了探测度(D)(严格意义上讲应该叫不可探测度),同样以1~10来表征。     那么,小唐老师能发现杯子打碎的可能性为2。
     又瞎又聋的朋友发现杯子打碎的可能性为10(不可探测度高)。       把这三个家伙(严重度S、发生度O、探测度D)搞在一起,乘起来,得到一个叫RPN的东东,又称作风险系数或者风险顺序数。     RPN涵盖了三个维度,对某失效(如打碎杯子)的评价结果,其值的范围是1~1000。
     上面提到的这些就是FMEA(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最核心的内容。     AIAG的FMEA手册自不用细说,在VDA 4的一本册子里也详细介绍了FMEA的概念及其应用。
       有朋友可能要问了,美国人搞FMEA,德国人也来搞FMEA,是不是抄人家的呀!
     确实,FMEA起源在二战后的美国,后来福特把它发扬光大。不过德国人的FMEA还是有所“进化”的。     比如VDA的FMEA提出了系统FMEA的概念,不单是研究单个组件的功能失效和单个过程的失效,而且是研究系统功能入手及整个生产过程的,这个是重要的区别。       美国人一看,德国人FMEA玩得挺溜呀,又反过来学习德国人的,于是,AIAG 第4版也开始借鉴德系的系统FMEA概念。     再后来,就没有各自的后来了,因为,AIAG和VDA决定不折腾供应商了,一起合作写了新版本的FMEA。       新的FMEA正式出台拖了又拖,不过从草稿版可以看出,德国人的思路起到了主导作用。     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       曹冲通过船的浮力作用原理,通过称量石头的重量间接的得出大象的重量,一时传为佳话。在这个故意里,船、河水、称量的人、称石头的秤等就构成了一个测试系统。     试想一下,如果曹冲称不是大象,而是人,相信称量的结果偏差会差上许多,如果再去称一根头发的重量呢?相信是更加不合适的。因为测量系统的精确度不能满足要求。     好吧,咱们不称量人,也不称量头发,就称量大量,那结果就一定很“准”吗?
     也不一定。
     比如最后用来称量石头的秤,由于是问隔壁卖菜的借的,是把缺斤少两的秤,一个石头八两,它给称出1斤,间接称出的大象重量也是不“准”的,这就是“准确度”。
   别和说我什么概念!老夫听不懂!     好吧,精确度和准确度是MSA里面非常核心的概念,不管怎么样,我们还是搞懂的,不妨带入生活中理解一下,假如你在打靶。     精确度:你打了十发子弹,都打在2环的位置,说明你10发打的都很精确,但是不够准确;准确度:你打了十发子弹,都打在10环的位置,说明你10发打的不但精确,而且还很准确。
       了解了精确度和准确度,其实还远远没有结束,作为赫赫有名的五大手册之一,相信也不会那么简单。它把精确度又分成重复性与再现性,准确度分成稳定性、偏倚、线性等维度进行分析。     除了我们熟知的AIAG的MSA,VDA 5系列手册其实对MSA也做了非常细致的研究。
       比如,在对于偏倚的研究中,VDA 5是通过对标准样件的多次测量来计算测量系统的偏倚(也称为:系统性测量误差)以及测量数据的标准差(用于衡量对标准件进行测量时的重复性),并以量具潜在能力指数Cg(不包含系统性测量误差)和量具能力指数Cgk(包含系统性测量误差)来给予评定。     按VDA的要求,只有当Cg和Cgk都大于1.33时,测量系统才被认可为(在准确度方面)有能力。这种评价测量系统偏倚的方法比AIAG MSA中给出的方法更有效和实用。     很多朋友,一遇到统计学就懵了(也包括小唐老师哈),对于同样运用了大量统计学知识的SPC来说,经常容易和上面提到的MSA搞混。     不信?!那小唐老师再带你感受一下。
       于是,下面这位老夫又出现了!
 别和说我什么统计学!老夫看不懂!     SPC主要是指应用统计分析技术对生产过程(注意MSA是测量系统哦)进行实时监控,科学的区分出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随机波动与异常波动,从而对生产过程的异常趋势提出预警,以便生产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异常,恢复过程的稳定,从而达到提高和控制质量的目的。     以上说法还是过于抽像了,小唐老师举一个遇到的生活的例子吧。     小唐老师曾遇到过这么一位女质保经理。为了监控老公的下班时间的异常情况,就将其下班的时间做成控制图(就长下面这样),并算好控制限。       如果哪一天她老公的下班时间跳出控制限,或者在控制图上看到其他异常情况,立马盘问老公,问他到底有什么“特殊原因”,其结果呢?百试不爽!     以上就是SPC的最直接、最暴力、最血腥的应用(广大做质量的女同胞慎用)!     不过从例子可以看出,做SPC也就两个步骤。     第一步是对过程进行分析,如绘制分析用控制图(根据分析结果采取必要措施,可能需要消除过程中的系统性因素)     第二步则是用控制图对过程进行监控。     在VDA 4中,我们有一本册子《经济性的过程设计和过程控制》就是讲SPC滴!   APQP/PPAP(产品质量先期策划/生产件批准程序)    这两本手册看名字就可以知道大致讲什么东西。     其中APQP就是讲前期开发时,各个阶段分别该做点什么事情。
       VDA对应的册子则是VDA4.3(批量投产前的质量保证)。       从VDA的册子里,我们可以看到和AIAG非常相似的图。       两张图表面上看虽然很类似,但其实也反映出德国人与美国人思维的差异。我们不妨将两张图放到一张图中来做对比。       AIAG的APQP里验证环节跟实施环节在一起,每个环节中都有个评审;而VDA中多了个质量计划,每个环节都需要验证。     所以现在的问题就变成评审和验证的区别。     一句话:评审看有效性,验证看符合性!     评审柔性、灵活性较大;验证相对死板,常需要验证类的报告。 都说别和老夫讲什么概念!怎么又来了!     好吧,那我们就举一个生活的例子帮助大家理解。比如对待美女,美国人和德国人评价美的方式是有差异滴。      美国人的评审:这个女士,看上去身材高挑,眼大鼻挺,身材火辣,是个美女;     德国人的验证:先拿出之前定义出美女的标准,身材要多高,眼睛要多大、鼻子要多挺,三围分别多少范围;然后,光看不行,还要一步步去实测,拿尺子去量,最终得出结论,是个美女!       除此之外,AIAG优势在于框架模板相对固定,适用面广,使用起来比较方便。VDA则是专门的项目阶段的控制工具,做得比较细,深度上也较深。     在小唐老师看来,如果你们家零件结构比较复杂,开发难度较大,用VDA的这套东西还是有优势的。     至于PPAP,VDA里面也有VDA 2与之进行PK。       考虑到PPAP作为APQP的输出,很多思路是相似的,这里不就进行展开了。     聊了这么多,你的感受如何?     在小唐老师看来,五大手册中,尽管有些手册在VDA中的思路更合理,奈何酒香也怕巷子深,VDA与AIAG的PK中,除了在FMEA有翻身的迹象外,其他几本册子完全被压制。
     当然,VDA也要完全压制AIAG的地方,那就是VDA 6.3(过程审核)。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感谢你的阅读。     如果想获取更多文章,可长按下面动态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