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生] 华为大咖说 | 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复制链接]
查看1628 | 回复0 | 2022-4-28 21:4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很多人稀缺的不是梦想和实现梦想的努力与行动,而是缺少对“稀缺心态”的觉察、认知和管理。
——读《稀缺》有感
7019efd8960e690b5b2a5863b6d2f8cc_800x450.jpg
第一次听说《稀缺》这本书是在2019年的孤独星球读书会上,孤独星球的球长因为自己大龄单身在深圳工作,为了战胜孤独,租了一间公寓作为免费共享空间,经常组织读书会、狼人杀、相亲交友等活动。我当时正处于无读书会参加的稀缺状态,于是就跑去参加了一次。那次读书会最大的收获就是理解了稀缺不仅仅是缺钱,孤独也是一种社交稀缺,很欣赏他为解决个人“稀缺”做的努力。后来我发起组织了奇点读书会,就没再参与和关注,三年过去不知后来他有没有解决单身问题。
今年因为彭凯平教授在一次讲座中推荐稀缺这本书,所以就买了仔细阅读,总结分享如下:
一、人人皆有稀缺
本书将稀缺定义为对“需要”的感知,是“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从定义来看每个人的每个阶段都可能有各种各样的稀缺,可能是资源稀缺,也可能是心理稀缺(书中定义为稀缺心态)。
金钱和时间可以说是最无可争议的稀缺,由此衍生出对食物、房子、车子、伴侣、孩子、艺术品、包包和首饰等喜爱并希望得到的一切客观存在的稀缺。此外,还有权力、机会、安全感、尊重、社交、健康、美丽、旅行等需求。有的稀缺是先天性的缺陷,无法改变。有些稀缺资源可以通过适当的努力去获得和满足,而最不容易觉察的是稀缺心态。被稀缺俘获大脑的人,在极端情况下容易形成病态人格和行为,就像人民的名义中赵德汉穷怕了,所以贪污了满屋子的钱,却一分也没花。
二、稀缺心态对个体认知和行为的影响
钱和时间的稀缺是永恒的话题,如果仅仅把稀缺现象归咎于生活压力、贫富分化等外部环境造成的结果,就可能忽视了稀缺对个人深层次的影响。稀缺并不仅是显而易见的现实结果,还会使人的认知能力下降,削弱分析、判断和逻辑推理能力,甚至会导致执行力以及自控力的下降。
1、“稀缺心态”俘获大脑,使得人们出现“管窥效应”和“短视效应”
稀缺俘获大脑造成的后果不仅是匮乏和因感到拥有太少的不开心,而且还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心智模式,从而影响我们日常生活决策和行为。最主要两个影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管窥效应”和只关注当下,不考虑未来、诗和远方的“短视效应”。这两种效应对大脑产生的影响,就像病毒一样深藏于潜意识之中,在日常生活中自动自发的发挥作用,而且已经自我合理化,非专业诊断分析,无法自我觉察和改变。
俗话说“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这并不是一句玩笑,而是客观事实。稀缺会改变我们看待事物的眼光,让我们做出不同选择,从而导致不同的结果。
贫穷,作为一种最普遍和常见的现象,不仅使人穷困潦倒、入不敷出,还会促使人们寅吃卯粮,通过借贷过着透支未来的生活。还会使人变笨和变得不可理喻,被不断的割韭菜和收智商税。“人穷志短”,穷人不得不在“忙、盲、茫”的状态下,依靠更为有限的体力和脑力,在“老鼠赛道”上转圈,举步维艰,勉强生活。
2、稀缺能够模糊人们对价值的感知,拥有“稀缺心态”的人易被人为利用、影响和操控
首先物品稀缺不等于实际价值。一辆普通汽车和豪华汽车的实用价值是相同的,但是豪华汽车因为其“品质”和“品牌”营造了人们共同“想要”的稀缺感,使得豪华汽车拥有更高的售卖价格,这在商业中叫做品牌溢价。空气具有维系人类生命不可或缺的价值,但是因为日常生活中并不稀缺,所以一直没有什么存在感,很少有人能够去买卖空气赚钱,即使有也是利用了稀缺原理。
人们在物质供给充足的时候容易客观比较和理性思考,而在供应稀缺的时候往往容易冲动和从众,这一点非常容易被商家利用。这就是为什么冰墩墩在2年前被银行当做办信用卡的赠品还被客户嫌弃丑,现在却供不应求、被排队抢购一空,卖到几千元,当然这是促进经济繁荣的好事儿,可以学习利用。读了这本书以及联想起2008年几个奥运福娃的命运,这次我表现得很理性。
人们在个人资源稀缺的状态下,容易触发权衡式思维(trade-off thinking),例如买房会涉及位置、大小、楼层、首付、配套等等一系列考量因素,必然会有无法满足的需要俘获了我们的大脑,让我们开始选择困难。而开发商常常通过捂盘、分批售卖、雇人排队等制造稀缺氛围,使得许多人匆匆决策,快速入坑。
3、马太效应的根源是稀缺心态造成的恶性循环
虽然不同类型的稀缺,导致的后果各有不相同,但是因为稀缺心态对人们的认知和思维束缚作用,使得得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更加明显。当今社会,贫穷的人大概率会一直穷困潦倒,忙碌的人大概率忙碌到死,孤独的人则会选择终日形单影只或闪婚闪离继续孤独,因为“稀缺心态”,让人们突破“圈层”和打破自我惯性难上加难。
三、如何有效管理稀缺
那么如何有效管理稀缺,甚至利用“稀缺”产生的“专注红利”,让稀缺成为行动的力量,同时避免被稀缺心态俘获呢?
1、明确的目标:管理稀缺本质上是管理欲望和合理分配行动资源,学会区分自己真正的“需要Need”和“想要Want”,确立人生追求的目标,并在清醒意志状态下做决策。
买车当做交通工具是“需要”,买豪车让人羡慕是“想要”;买房子居住是“需要”,买豪宅别墅是“想要”;喝水是身体“需要”,喝奶茶是享受的“想要”等......
人生最大的不快乐,来自于梦想跑得比实现能力快的求而不得之苦。凡事“既要、又要、还要”的欲望,只能让人像穿上“红舞鞋”一样停不下来,也许开始时你还能欣赏曼妙的舞姿,越到后来越把自己放在社会中比较中,使自己“工具化”、“社畜化”,迷失在为了追求而追求的游戏中。
2、提升认知,增加带宽和带宽利用率,看清事物本质。在带宽冗余时制定原则策略,减少因为人造稀缺带来的取舍、权衡和为高额附加成本买单。
金钱永远不够花,时间永远不够用,抵制商业“消费主义”的诱惑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抵制“喜爱”带来的诱惑则更是难上加难。比较好的做法是在消费前按照“需要”和“想要”规划好每一笔钱的功能和用途,抵制当下消费主义的诱惑,为未来梦想留有冗余。在做一件事情时确定截止日期,利用稀缺让自己集中精力专注做事。
在“喜爱”方面明确行为边界,拒绝“爱的供养”,我可以欣赏相声演员的相声,但不会浪费时间看他们的电影和综艺节目,更不会花成千上万元买票去现场看演出。我可以买票看喜爱明星的电影,但是不会买任何她们做的广告商品,即使买也是因为商品本身给我带来的价值,明星代言不会改变商品的任何功能和价值属性。我见过最愚蠢的事情就是排队买中国足球队的比赛门票,既浪费钱,又浪费时间,还浪费感情。
3、保持余闲和行动刷新
在有限选项中,所谓“选择的自由”并不是真正的自由,“ABCD”选项之外还有更多选择,“可以不做选择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无论是金钱余闲、时间余闲还是其他可以应对稀缺心态的余闲,都会给予我们不去做选择的权利。
犹太人早在几千年前就把安息日作为给自己的时间礼物:《旧约》记载上帝前六天创造天地万物,第七天休息。犹太历每周的第七日,犹太人谨守安息日为圣日,不许工作。这就是礼拜天的由来,但是我发现绝大多数人会把周末安排得比工作日还要忙碌,更累更紧张。我们需要努力养成给自己留出余闲时间和空间的生活模式,让自己拥有主动选择和安排的自由。
四、小结
1、破神
我在《2021读书总结:读书是对自己最好的投资》中提出“破神”,避免学术专家用权威收割者我们的思想,占领我们的大脑。
所以我会带着批判性思维去阅读这本书,从逻辑和系统性来看,《稀缺》的概念并不严谨,甚至有些归因谬误。例如“稀缺心态是一切稀缺的根源”显然逻辑搞反了,笔者认为“稀缺心态”是人们逃不出稀缺状态的根源,而不是稀缺的根源。书中还有一些花而不实的概念包装,例如tunnel tax其实跟机会成本相似。为了证明自己理论夸大了稀缺对穷人和富人的影响,穷人和富人之间还有很多我们无法了解到的差异,例如家庭背景、人生际遇、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健康状况等,完全归因于稀缺并不恰当。
2、收获:
虽然不完美,但这本书依然值得推荐阅读:
1)我们要意识到无论是“资源稀缺”还是“稀缺心态”,“稀缺”都将是我们的生活常态,有必要认真认识它、研究它、管理它甚至利用它。
2)当我们处于稀缺状态时,我们的思维和心智模式可能已经被俘获或限制,让我们做出难以觉察且自认为正确合理的非理性决策和选择。
3)能够俘获并影响我们大脑的不仅仅是稀缺心态,还有所谓的信仰、科学、道德、文化等所有未经省察就装载到我们大脑而深信的东西。
最后祝大家通过自己的认知和努力,远离《稀缺》,走向《富足》。

本文作者:焦锡谦(华为人力资源领域专家/华为大学金牌讲师)
(内容来源:华为WeLink,2022.4.25)
车研会员,开心每一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