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研网CHEYAN.net 首页 资讯 行业动态 查看内容

从引望开始!华为车BU迈出独立运营第一步

2024-1-29 09:00| 发布者: 老黄Charlin| 查看: 131| 评论: 0|原作者: 张忠岳|来自: 中国汽车报网

摘要: 1月16日,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2024长安汽车全球伙伴大会上透露了长安与华为新合资公司的进展。同样是这一天,华为100%独资控股的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引望”)成立,注册资金10亿元,经营范围包 ...
1月16日,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2024长安汽车全球伙伴大会上透露了长安与华为新合资公司的进展。同样是这一天,华为100%独资控股的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引望”)成立,注册资金10亿元,经营范围包括智能车载设备制造、智能车载设备销售、汽车零部件研发、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等。
  这不禁引发外界的猜想:引望是不是就是华为与长安合资的目标公司?

  引望就是目标公司
  引望的成立颇有些低调,华为并没有对此进行正式官宣,而包括长安在内的潜在合资伙伴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任何相关动静,不由得让外界猜测:这是传说中的目标公司吗?
  《中国汽车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引望就是华为车BU成立的新公司。据该知情人士分析,引望落地,是华为智能车业务更好服务产业的第一步,其将装载华为车BU目前的技术和资源,眼下还是华为全资,后面随着更多伙伴加入,将成为一个股权多元的技术开放平台。
  由此可以确认,引望就是目标公司无疑,而这也意味着华为车BU完成了独立运营的第一步。
  对于引望为何先由华为全资控股,其实也不难理解。在此前长安与华为签署的《投资合作备忘录》中就有明确说明:经双方协商,华为拟设立一家从事汽车智能系统及部件解决方案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公司,公司拟投资该目标公司并开展战略合作,双方共同支持目标公司成为立足中国、面向全球、服务产业的汽车智能系统及部件解决方案产业领导者。
  当然,这也和华为一贯的做事风格有关,其创新性地采取头部技术玩家开放股权、整车厂入股的方式,这种全新方式让华为车BU的身份和角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此前华为车BU是技术及打包方案提供商,而此次成立开放股权的新公司,会从单纯的供给方,转变为需求+供给的融合共同体,也就是其官方定位的“汽车产业共同参与的开放平台”,将技术和能力开放给整个行业共享。
  朱华荣在2024长安汽车全球伙伴大会上表示,长安与华为设立的合资新公司一定是一个社会公众资源,但由于众所周知的“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原因,因此在刚开始阶段,长安和华为先让新公司运转起来,等跑通后,再向行业其他整车企业和社会各界开放。
  从朱华荣的发言中不难看出,长安与华为有着比较一致的理念,即少数关键企业带头先干起来,再吸引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加入。有行业知情人士对此表示:“分散型股权结构需要一个演进的过程,一上来就七八家企业进行合资的方式并不可取,容易内部产生分歧,应该慢慢来,后入者不断进来稀释股权。”
  对待客户一视同仁
  引望的成立,意味着华为车BU开始独立运营。这可能会让众多车企有一个顾虑,引望和华为智选车(已升级为鸿蒙智行)的合作紧密程度是否会在引望与其他车企合作的HI模式之上,即华为智选车会被引望视为最重要的合作客户,毕竟在引望股权设计中,华为至少控股60%。更不能被忽视的客观现实是,智选车模式的产品不可避免地会与HI模式的产品产生直接竞争,难免会让有意加入引望的车企们犯嘀咕。
  不过,这种担心在很大程度上是多余的。据华为2022年年报,到2022年底,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研发团队达到7000人,累计投入30亿美元,同年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的营收为20.77亿元。
  如此庞大的研发团队和研发投入,已经转化为行业领先的技术,特别是智能驾驶技术,这必然需要进一步转为行业价值和经济价值,而这就需要有足够多的客户来用,仅有的4家智选车合作企业自然无法消化。否则,华为也没有必要如此煞费苦心地专门成立引望。
  “供需关系决定资源配置,引望不会因为客户多产生资源紧张的问题,对待所有的客户都是一视同仁的,即便是智选车客户,也不会搞任何特殊。”在一位接近引望的知情人士看来,整车企业不必有这方面的顾虑,不管是智选车模式还是HI模式,都是华为的积极尝试,因为华为真的不会亲自下场造车。在不抢别人蛋糕的前提下,华为思考的是如何把自己积累的技术拿出来,去更好地服务整个汽车行业。
  从汽车产业发展情况来看,引望自身的技术迭代也需要更多客户的更多产品做支撑。就拿高阶智能驾驶系统来说,要想解决出行场景中的“长尾问题”,就需要多多益善的新场景数据,进而进行大规模高效处理,快速优化算法模型。
  引领“造好车”之望
  当前,以智能驾驶为技术制高点的汽车革命下半场,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关乎中国能否在这场百年未遇的产业大变革中领先。传统的以整车企业为绝对核心的整零关系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必须培育智能车时代的中国“博世”,必须建立新型的整零关系,引望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孕育而生。
  如果来看全球光刻机巨头ASML的成长历程,就不难理解引望的做法。当年,ASML为克服技术难题,与3所大学、10个研究所和15家公司强强联手,共同推进了名为“More Moore”的项目,专注于技术上的突破。为了解决资金问题,ASML更是提出了“客户联合投资计划”(CCIP)。通过这一计划,ASML的客户可以通过投资成为股东,并获得优先订货的权利。此计划随即获得了芯片制造业的三大巨头——英特尔、台积电和三星的积极响应,他们共同投入了数十亿欧元以支持EUV光刻技术的研发。
  这一策略最后实现了双赢。ASML成功地将研发资金的压力转移,使其主要客户为EUV光刻技术的研发承担费用,同时也保证了这些客户对先进光刻技术的优先使用权和股权收益。这样,ASML与其大客户形成了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关系,从而确保了EUV光刻技术的稳定迭代。这才有了今天ASML在光刻机领域的霸主地位。
  再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历程,同样是因为中国的整车企业与宁德时代等动力电池企业进行了非常多的创新性合资合作,才实现了引领式发展。
  引望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理解为“引领产业希望”。要想实现全产业未来的希望,除了有振臂一呼者,也需要有众多的响应者,历史往往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正如华为常务董事、终端业务首席执行官、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所言:“没有等出来的未来,只有闯出来的明天。”
"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