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行业动态

吉利借船出海/日产卖楼自救|车研周报

26 0
发表于 3 天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
今天推送的是车研周报。我会在每周的周日,给大家复盘上一周的车圈重点新闻事件。
先来看看国内新闻
1吉利收购雷诺巴西公司26.4%股权
11月3日,吉利宣布与雷诺集团正式签署巴西战略合作协议,吉利收购雷诺巴西公司26.4%股权,雷诺继续控股并合并财务报表。吉利作为小股东,就能直接借用雷诺在巴西现成的工厂产能和成熟的销售网络。同时,雷诺巴西公司也会变身成吉利新能源汽车在巴西的官方经销商,负责卖车、提供贷款和售后服务。
点评:在国内车市卷成麻花的今天,出海几乎成为中国车企的必经之路。最近两年,中国车企在巴西的动作不少,除了吉利外,比亚迪的巴西工厂已经投产,长城汽车在巴西的工厂也已经在今年8月份竣工。不过,与比亚迪和长城汽车在巴西自建工厂的模式相比,吉利这招“借船出海”就比较高明,用少量资金和成熟技术,就换来了雷诺在巴西现成的工厂和渠道,几乎是零成本撬动了南美最大汽车市场。
2大众中国宣布投入2亿美元自研芯片
11月5日,大众汽车对外宣布了一件大事:它要通过自家软件公司CARIAD和中国的智驾科技公司地平线联手成立的合资企业——酷睿程(CARIZON),在中国自己设计研发系统级芯片(System-on-Chip,SoC了。这款正在筹备中的芯片,是专门为大众下一代智能网联汽车打造的“超级大脑”,它的单颗芯片算力瞄准了500到700 TOPS,这大约是当前市面上一些主流芯片算力的两倍以上。大众计划为这个自研芯片项目投入约2亿美元。这款芯片预计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实现量产,首批会用在搭载L3级别及以上自动驾驶功能的大众品牌车型上。
点评:大众这次是真正“急”了。传统“买买买”模式在智能化快速迭代的当下已经失灵,导致其软件短板一再暴露。此次不惜重金在中国自研芯片,是希望从最底层掌握技术定义权,避免再次被“卡脖子”。但芯片研发周期长、烧钱猛,大众能否在三年内扛住新势力的技术冲击,将是巨大考验。3第八届进博会汽车展区亮点纷呈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正式开幕。今年汽车展区的主题叫“出行,无限可能”,吸引到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家企业参展。展区布置也花了心思,分为汽车工业、汽车文化及汽车未来三大板块。最特别的是,这次进博会第一次搞了个国际汽车文化展示区,简直像把汽车博物馆搬了过来,能看到平时难得一见的经典“老爷车”,如劳斯莱斯I Boat Tail、法拉利F40、保时捷911S,还有我们中国人自己的骄傲——新中国第一代高级礼宾用车红旗CA72。这些“老家伙”们聚在一起,活脱脱一部看得见的汽车工业百年史。在展示未来科技的“汽车及智慧出行展区”,各大外资车企都亮出了看家本领。大众玩起了技术整合,秀了秀为中国市场研发的电子电气架构,想通吃各种动力车型;丰田带来了首款搭载华为鸿蒙座舱的D级轿车铂智7,跨国品牌与中国科技公司合作越来越深;特斯拉的无人驾驶电动车Cybercab完成了亚洲首秀,这车连方向盘和踏板都没有,设计非常前卫,计划在2026年量产,看起来未来出行真的不远了。点评:进博会成了跨国车企的“述职报告会”。特斯拉亮出无方向盘的Cybercab,展示的是对终极形态的想象力;而丰田、日产纷纷搭载华为鸿蒙座舱,现实得令人感慨。这说明在残酷的中国市场,昔日的“老师”们已放下身段,谁能帮我活下去,谁就是最好的伙伴。4赛力斯港股正式上市11月5日,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这次上市搞得挺大,每股定价131.5港元,一口气募了差不多140亿港元,成了今年以来全球汽车公司里规模最大的车企IPO。赛力斯也因此成了国内第一家既在内地(A股)又在香港(H股)上市的豪华新能源车企,也就是所谓的“A+H”。上市前认购非常火爆,超了100多倍,但上市第一天股价有点波动,一度跌破了发行价。公司说,融来的钱大部分(70%)会用来搞技术研发,另外也会大力开拓海外市场。点评:靠问界吃饭的赛力斯又迎来了史上的高光时刻,但如今华为的生态资源越来越分散,问界还能独挡一面吗?港股首日就破发,直接暴露了投资者的担忧:你真能自己赚钱,还是只能跟着华为混?这笔百亿融资,对赛力斯来说是“救命钱”也是“买路钱”——要么用它砸出核心技术,摆脱“华为跟班”标签;要么靠它冲海外市场,证明自己不靠华为也能活。成败在此一举!5商务部回应安世半导体问题安世半导体事件最近闹得沸沸扬扬,导致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紧张。这事儿简单来说就是,荷兰政府之前用行政手段强行干预了中资企业安世半导体的运营,甚至通过法院裁决剥夺了中方的股权,还断了对中国工厂的芯片原材料(晶圆)供应,导致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乱套了。中国商务部在11月8日的回应中直接点破:荷兰经济大臣虽然在网上发了声明,但光说不练,没有任何实际行动。中方早在11月1日就主动让步,对符合条件的芯片出口给了“豁免”,希望能先恢复供应,别让全球车企跟着遭殃。可荷方一边不行动,一边还继续干涉企业自主权,所以中方明确责任在荷方,同时同意他们派人来华谈,但要求对方别只耍嘴皮子,得拿出真方案。点评:中方这次回应,看似开放磋商,实则柔中带刚,直接“将军”。先把“破坏全球供应链”的锅牢牢扣在荷兰头上,再用豁免政策彰显负责任大国形象,把压力反弹回去——现在全球车企都盯着荷兰能不能“识相”。这场博弈已不仅是企业纠纷,更成了一场“规则诚信”的压力测试——荷兰若继续骑墙,损失的不仅是中国市场,更是其作为可靠经贸伙伴的国际信誉。再来看看国际新闻1日产将出售全球总部大楼曾经风光无限的日本汽车巨头日产,最近日子过得相当紧巴。为了快速搞到一笔现金来缓解财务压力,它做了一个有点“伤面子”的决定:把自己位于横滨的全球总部大楼给卖了,作价970亿日元(约45亿人民币)。更扎心的是,买主是一个由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敏实集团和美国私募巨头KKR组成的财团。不过,日产也不会立刻搬走,而是计划把这栋楼再租回来继续办公,相当于从“业主”变成了“租客”。点评:出售核心资产,反映出日产面临的财务压力。此举虽能短期回血,但无法根治其产品迭代缓慢、在华市场溃败及美国高关税压顶的顽疾。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新能源转型的当下,日产若不能在未来三五年内打造出具有竞争力的电动智能产品矩阵,即便清空家当,也难逃在产业革命中掉队的命运。2德系三巨头三季度业绩承压德系三大汽车巨头——大众、奔驰、宝马,最近公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成绩单”有点难看,可以说是集体“触礁”。大众集团伤得最重,三季度直接亏了将近13亿欧元,和去年同期的盈利状况相比,简直是断崖式下跌。曾经的“利潤奶牛”保时捷更惨,前三季度销售利润暴跌了99%,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三季度自己也亏了近10亿欧,成了集团的大拖累。奔驰的日子也不好过,虽然没亏钱,但三季度的营业利润骤降超过七成,税后净利润也缩水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相比之下,宝马算是三兄弟里最“稳”的一个了,但部分指标也在下滑。前三季度税前利润少了差不多9%,它明确表示美国加征的关税让它很“肉疼”。点评:这份惨淡的成绩单,表面看是受美国关税、中国市场下滑等外部因素冲击,但根子在于电动化转型的“战略摇摆”。大众和保时捷在“全面电动”与“重回燃油”间反复横跳,产生巨额重组费用;奔驰电动车型市场表现不及预期。这暴露传统巨头在转型阵痛期中普遍面临利润下滑的挑战,短期内财务表现仍将承压。3福特考虑放弃F-150电动皮卡计划福特这款被寄予厚望的电动皮卡F-150 Lightning,可能真的要“凉”了。11月7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福特高层正在积极讨论停产电动版 F-150(F-150 Lightning)皮卡,将重心转向更小、更实惠的纯电汽车。这车当初被福特捧为“现代的Model T”,野心勃勃地想复制燃油版F-150的销量神话。可惜,美国的皮卡爱好者们似乎并不买账,销量远远不及预期,很多消费者还是转头去买更便宜、更熟悉的燃油版或混动版F-150了。更扎心的是,福特的电动车业务像个“烧钱无底洞”,自从2023年以来累计亏损已经高达130亿美元。所以,福特现在考虑“及时止损”,把资源转向研发更小、更实惠的纯电车型,也就不难理解了。点评:福特考虑放弃F-150 Lightning,这将是对福特电动化战略的一次重大挫败,同时也向行业警示,即使在电动化趋势下,特定市场和细分领域的用户教育与需求培养仍充满挑战。4欧盟对华新乘用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发起反补贴调查欧盟那边又对中国轮胎“出手”了!11月6日,他们正式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新乘用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启动反补贴调查。这事儿是欧盟的轮胎生产商联盟在9月底申请的,他们说中国轮胎拿了政府补贴,价格比欧盟的便宜好多(据说能低30%到65%),冲击了他们的生意。这已经是欧盟今年针对中国轮胎的第二轮调查了,之前5月份已经启动了一轮反倾销调查。两轮调查叠加,意味着中国轮胎出口欧洲的压力更大了。欧盟要求相关中国企业必须在11月13日前提交问卷回应,整个调查最多会持续13个月,最快9个月内就可能先征收临时关税。点评:中国轮胎因性价比优势,近年来对欧出口增长显著,触动了欧盟年规模超180亿欧元市场蛋糕。这次欧盟举起反补贴大旗,增加了中国轮胎产品出口欧洲的不确定性和潜在成本,相关企业需积极应对。然而,高额关税最终会转嫁给欧洲消费者,并扰乱供应链。5马斯克万亿美元薪酬计划获压倒性票数通过特斯拉老板马斯克的万一薪酬计划终于有了结论,当地时间11月6日,这一薪酬计划以超过75%的压倒性支持率获得股东大会投票批准。根据该计划,如果未来10年马斯克能带领公司达成一系列“地狱难度”的目标,比如把公司市值从现在的1.5万亿干到8.5万亿美元、弄出100万辆无人驾驶出租车等等,他就能拿到价值近1万亿美元的公司股票。这直接可能让他成为地球首个“万亿富翁”。点评:这波操作堪称“资本界的信任游戏”,股东们用万亿筹码,赌马斯克能再次创造神话。但高收益背后伴随着高风险,特斯拉正面临增长瓶颈与激烈竞争,公司似乎已无法离开马斯克。说到底,这是股东们押注马斯克能继续“开挂”,但风险全甩给了投资者。以上就是本周汽车圈发生的几件重点大事儿,希望对您有帮助。
车研会员,开心每一天!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头条资讯换一批
下载车研圈APP
获取更多资讯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